分层存储指南
2019/10/18 9:06:58

分层存储可以降低数据存储成本,提高效率,并具有重用旧设备的能力。  分层存储是一种存储方法,它涉及将数据存储在具有不同特性(例如性能、成本和容量)的一系列不同存储介质上。  不同的存储介质按层次结构进行组织,其中性能最高的存储介质被认为是Tier 0或Tier 1,其次是Tier 2,Tier 3,依此类推。  Tier 0或Tier 1通常由闪存或基于3D XPoint的固态硬盘组成,而连续的分层存储级别可能涉及高性能光纤通道或SAS驱动器(或包含它们的RAID阵列),性能较低的SATA驱动器、光盘、磁带存储系统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近线或脱机存储系统。  在SSD硬盘和云存储变得司空见惯之前,使用磁盘和磁带提供Tier 1层、Tier 2层和Tier 3层存储的三层存储模型可能是最受欢迎的层存储模型。  但现在使用包含五个或更多分层存储级别的分层存储模型并不罕见。每一个都有微妙的差别,以产生三个关键存储属性的不同组合:成本、性能、容量。  分层存储的目标  如果不考虑费用,企业将使用SSD硬盘满足其所有存储需求,因为它们提供了非常高的性能和可靠性。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存储成本非常重要,因为IT部门寻求在其预算内和组织中作为一个整体来寻求最小化成本和最大化效率。不幸的是,与机械硬盘相比,SSD硬盘存储成本昂贵,并且比磁带存储昂贵得多。  这意味着需要谨慎使用SSD硬盘,并且仅用于存储需要非常高性能的系统使用的数据。不太重要的数据可以存储在成本较低、性能较低的系统(如机械硬盘)上,而很少访问的数据或仅出于合规性目的保留的数据可以降级存储到成本非常低的离线存储系统。  因此,分层存储不是由IT部门出于运营原因的需求驱动的,而是纯粹出于财务原因。然后,分层存储系统的目标是通过使用成本最低的存储选项(提供所需的最低性能)将存储成本降至最低。  分层存储是如何工作的?  只有两个存储层的分层存储系统为存储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非常有限的选择,而不是一个给定的数据应该存储在哪里。如果该数据需要一定级别的存储性能,则将在满足要求的性能级别的情况下将其存储在Tier 2层中,否则将存储在更昂贵的Tier 1层中。  具有三个存储层的分层存储系统可能更高效,因为如果Tier 3层提供了所需的性能级别,则可以将同一数据存储在Tier 3层中。如果没有,则可以将其存储在Tier 2层中(如果可以提供)达到所需的性能水平,并且只有在Tier 2层和Tier 3层都无法提供所需的性能水平时,才需要将其存储在最昂贵的Tier 1层存储中。  事实上,可用的存储层越多,数据块就可以越有效地存储在满足其性能需求的适当存储层中,而不是以不必要的高成本提供不必要的高性能的存储层中。使用创建RAID阵列或短行程硬盘等技术,可以从一组不同的存储介质类型中创建新的层。例如,这两种技术都以较低的存储效率为代价(从而最终导致较高的财务成本)创建了更高的性能存储。  分层存储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将数据分类为多个类别,确定最适合给定数据类别的存储层,并随着数据的老化定期对数据进行重新分类。  这里的关键点是,任何给定数据的存储需求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只要数据不再需要它当前发现的存储层的性能,就必须对其进行监视并将其移动到较低(且成本更低)的存储层,而不是将数据存储在分层存储系统中而忘记它。  分层存储的典型数据类包括:  •关键任务数据。此类数据始终需要存储在最高级别的分层存储中,因为它需要支持高速应用程序,可能支持客户交易。访问数据的延迟将导致组织失去业务或对收益率产生负面影响。性能至关重要。  •热门数据。此类数据需要较高级别的分层存储,因为它在诸如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计划(ERP)甚至电子邮件之类的应用程序中不断使用,并且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是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存储世界--存储世界门户网站,存储资料和交流中心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